“明天先把豬場中間的墻砌起來,再把管道盡快恢復。”18日,記者在河北淶源王安鎮蘆草灣村走訪時,村支書龍連潮正在和養豬場的技術人員商量災后重建工作。
這座養豬場位于蘆草灣村南部的山谷,包含兩個大型豬舍,其中一間豬舍被洪水攔腰沖塌,大部分場區被淤沙填平,30多噸飼料受淹。
淶源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龍艷春介紹,淶源在脫貧攻堅時期實施了以肉雞養殖、生豬養殖、黑木耳種植為核心的“兩養一種”產業幫扶項目。此次暴雨洪災中,淶源縣共有17個鄉鎮、277個村受災,受災人口超過6萬人,產業幫扶項目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洪水過后,蘆草灣村的村民迅速展開自救和重建工作。“村民和養豬場工人用了十余天時間,清理了周邊幾公里的道路,把30多噸受潮飼料運走。目前,場區每天都要做兩遍防疫消殺。”龍連潮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養豬場每年能為蘆草灣村帶來20萬元左右的收入,為72戶脫貧戶有效兜底。王安鎮黨委書記劉元昊介紹:“鎮里積極協調保險公司,賠付資金已經到位。受損豬舍也啟動維修,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村民參與工作。”
記者在烏龍溝鄉小莊村走訪看到,村民們正在養雞場清淤消殺。村主任李帥說:“災情發生后,村兩委干部就開始組織村民進行救災排險和恢復重建工作。”
重建工作中,鄉村兩級組織30余人對養雞場周邊道路、護坡進行加固,并及時聯系龍頭企業對養雞大棚及設備進行整備維修。目前,縣里已爭取援建資金,助力養雞產業復工復產。
淶源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胡衛靜告訴記者:“近一個階段,我們一方面針對受災重點村、重點人群逐一展開排查,建立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臺賬,一方面著手加強對脫貧戶的產業幫扶,及時補欄增養,并制定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措施,認真逐一落實。”
“災后重建過程中,淶源縣將全力推進扶貧產業復工復產,用好國家、省市各項政策支持,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讓群眾感受到增收發展的希望。”淶源縣縣長王燕說。
![]() |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
蒙公網安備 1507020200037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