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十個堅持”系統總結了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新征程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兩個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制度上的偉大創造
人民政協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政治優勢,是科學、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類政治制度發展史上具有獨特政治價值。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綿延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堅強領導核心。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等理念,為人民政協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豐富滋養,是人民政協產生的文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斗爭指明了前進方向,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為人民政協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為人民政協的產生提供了實踐基礎。
1948年4月30日,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前夕,中共中央發出了著名的“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和所有愛國人士的堅決擁護積極響應。隨后,各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代表分批陸續到達解放區,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參加政協的籌備工作。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會議代表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先后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作出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紀年4個重要決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領導機構,順利完成籌建新中國的歷史使命。
人民政協在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成功召開到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我國政治體制順利實現了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過渡。1954年12月,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了人民政協的性質、任務。自此,人民政協由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和開展統一戰線工作,轉向開展統一戰線和政治協商工作,在團結全國人民推動社會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活躍國家政治生活、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1978年2月,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召開,選舉鄧小平同志為主席。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發表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開幕詞,明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范圍、新時期統一戰線和政協的任務,強調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和作用。人民政協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開創了政協事業發展新局面。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頒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并在憲法中確定這項基本政治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中共中央轉發《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推進了政協履行職能的規范化、制度化。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成為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中共十六大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先后印發,人民政協事業在創新中得到長足發展。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明確指出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
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的組織。統一戰線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智慧、中國思維在政治、軍事斗爭領域的體現。將人民政協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體現了我們黨善于借鑒吸收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優秀文化,并轉化為自身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
人民政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在我國政治體制和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協是重要平臺。政協是唯一由所有合法政黨參加、并以本黨派名義在其中活動的多黨合作組織,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進行合作共事,政協組織是重要載體。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和作為參政黨的各民主黨派,本著“民主協商、平等議事、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原則,通過政協這個平臺,就國家與地方的重大事項和多黨合作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構成了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可以充分體現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維護和促進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政黨關系。
人民政協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兩個環節的結合,是表決權、知情權、管理權的有機統一,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選舉民主主要通過人大來實現,而在協商民主方面,人民政協是專門的協商機構。政協的協商民主不同于人大的選舉民主,它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協商的重點不在于最后的表決,而在于事前事中廣泛聽取意見,充分進行討論,最大限度地求得共識,真正做到“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良傳統,廣泛倡導有事多協商、遇事多協商、做事多協商”。
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治理信奉“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各行其是、相互制約。在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理應享受更充分的民主權利,理應在參與國家治理過程中享有更崇高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必須在頂層設計上保障人民民主。
我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結構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方式很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七種協商形式。其中,人民政協是各黨派共同組成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固定組織,而且是唯一以政治協商命名并以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為職責使命的組織,是各黨派、團體和界別共商國是、互相監督的專門機構。全面發展協商民主,既要立足不同協商渠道的特點和實際,突出各自工作重點,遵循各自規則,發揮各自獨特作用;又要加強各種協商渠道的協同配合,做到目標一致、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整體效能。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推動國家機關高效運轉、更好匯聚各界力量的重要政治組織,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呈現的民主和集中有機統一、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不斷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全面準確認識和把握所處時代的社會歷史條件,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依據,也是做好人民政協工作的前提。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新征程。新時代新征程,人民政協要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和任務。
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求人民政協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人民政協制度和人民政協組織的鮮明政治屬性,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擔負起把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求人民政協聚焦偉大目標和戰略安排履職盡責。人民政協要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深入推進協商議政。
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越來越迫切,要求人民政協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征建言獻策。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秉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理念,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提供了制度化平臺,有利于促進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統一戰線內部結構的復雜性和社會利益訴求的多元性,要求人民政協做好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工作。人民政協要完善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機制,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體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
國際形勢紛繁復雜,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要求人民政協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政治優勢,以及在人類政治制度發展史上所具有的獨特政治價值,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七十五年風雨同舟,七十五年砥礪前行。中國式現代化正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把人民政協制度堅持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發揮人民政協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顯著政治優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
蒙公網安備 15070202000375號